我是占理儿。
养过孩子的都知道,给孩子看牙真心是一个痛苦的事,孩子哭闹不配合满地打滚,甚至都不敢提前告诉孩子去拔牙的消息,只能连哄带骗,这是我经历过的事。
咱们总觉得就是拔个牙而已,不是什么大事。可实际上,拔牙这事,的确痛苦,而且危险不低。
湖南桂阳一个4岁的小男孩,在县医院拔乳牙,因为孩子不配合,家长接受了医生的建议——全麻拔牙,结果人没了。
孩子姑姑说,中午12点孩子进的手术室,直到下午6点才接到通知,说孩子没了。一个小小的拔乳牙手术,几分钟搞定的事,却拖了6个小时?中间发生了什么?孩子遭遇了什么?
面对家属的愤怒的质疑,医院就回了一句\"正在处理\",事儿就拖到了今天。
这事事后一定会有通报,一定会有一个结果,但是因为一颗乳牙,让孩子丢了性命,我不知道该怪父母无知、心大,还是该骂医院无能、图财害命。
一、这事儿离谱在哪?这三个核心问题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!
1. 4岁的娃,拔乳牙到底有没有必要?
我查了下资料,孩子换牙大多从6岁开始,4岁还没到换牙的时候。除非乳牙烂得特别厉害,比如牙根都坏了,反复发炎,进而产生影响恒牙生长的风险时,才需要进行拔除。否则通常不建议拔。
那这个孩子是啥情况?家属没说具体,咱们不得而知。
但网友都在猜:是不是医院为了赚钱,家长说\"孩子牙有点晃\"就给拔了?毕竟拔颗牙几百块,全麻又是一笔钱。还有家长吐槽,现在有些医院,孩子的牙稍微有点问题就建议拔,说什么早拔早省心,其实根本不评估必要性,只为了创收。
2. 为啥非要全麻?\"孩子不配合\"能当理由吗?
这件事里让人想不通的就是全麻。拔颗乳牙,局麻不够吗?
家属说医生解释\"孩子太小,怕不配合\"。但有专家说了,全麻不是\"哄孩子听话\"的工具,有严格的适用范围:要么是孩子有多颗牙要拔(比如一次拔5、6颗),要么是孩子有自闭症、脑瘫这些特殊情况,完全没法配合,或者局麻过敏。
就拔一颗乳牙,用得着全麻?
有位家长分享自身的经历:自家娃3岁时乳牙烂穿了,去三甲医院,医生先做行为引导,拿玩具哄,不行就用束缚带(就是轻轻绑住手脚),局麻几分钟就拔完了。还有个妈妈说,孩子5岁摔断门牙,医生都不让拔,说\"硬拔怕伤牙根,先消炎,不会影响恒牙的生长\"。
3. 6个小时的\"操作\",医院在隐瞒什么?
最让人心里发毛的是那6个小时的\"手术操作\"。中午12点进手术室,下午6点才通知家属\"人没了\"。这6个小时里,是手术中出了意外?还是术后抢救不及时?家属连孩子啥时候出事的都不知道。
因为按照规定,手术中出意外,必须马上通知家属,让家属知情同意后续治疗方案。就算抢救,也得有记录吧?用了什么药?心跳呼吸什么时候停的?抢救措施是啥?现在医院啥也不说,就一句\"正在处理\",这不就是逼着人往坏处想吗?
既然已经出了事故,那就勇敢地承担起来,意外也好、出错也好,总得跟家属一个清晰、明确的解释吧。
总说人们遇事往坏处想,就你们这样的遮遮掩掩,谁能往好处想?
二、全麻不是\"睡一觉\",幼儿全麻的风险比你想得高
有些家长对于麻醉存在认知误区,觉得现代医学这么发达,麻醉又有专门的学科和人员进行操作,没啥太大的风险。
这就大错特错了,麻醉这事真不能大意。反过来想想就知道,为啥要有专门的麻醉师,为啥手术过程中要求麻醉师全程参与,不得离开?因为麻醉本身就是风险。
尤其是孩子,肝肾功能还没完全发育好,麻药代谢慢,一点点的剂量偏差就可能出事。而且全麻过程中,人体处于特殊的无知觉状态,神经系统不能正常工作,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,都可能致命。
1. 麻药本身就是\"双刃剑\"
全麻用的药,对呼吸、心跳都有抑制作用。成人肝肾功能强,能扛住,但幼儿不行。比如呼吸抑制,孩子可能突然喘不上气;又比如过敏反应,轻则起疹子,重则休克。
2021年西安有个7岁男童,全麻拔除‘多生牙’后昏迷了41天都没醒;还有个4岁孩子,看牙时棉球堵了气道窒息死了。
这些案例都在说明一个现实:小手术≠零风险,尤其是全麻。
2. 基层医院的\"硬伤\":缺人、缺设备、缺经验
不是所有医院都能做儿童全麻。规范的正规流程要求有:专业的儿童麻醉师(不是普通麻醉师)、全程监护仪(监测心跳、血氧)、急救设备(呼吸机、除颤仪),术后还要观察至少2小时。
但很多基层医院条件根本达不到。就像这次出事的县医院,有没有儿童麻醉资质?麻醉师有没有专门培训过?抢救设备齐不齐?
网友扒出来,这家医院120急救车上的设备过期,被罚了款。此外这家医院还涉及18起医疗责任纠纷案件。
3. 最可怕的是\"过度医疗+应急失灵\"
现在其实有种不好的趋势:有些医院把全麻当\"常规服务\",只要家长同意就做,根本不评估必要性。更要命的是,一旦出事,医院还不知道怎么抢救。
比如这次事件,6个小时没通知家属,是不是抢救时手忙脚乱,心惊胆战,最后实在救不活了,没辙了才不得不说?
有麻醉科医生留言说:儿童全麻,10%靠技术,90%靠监护。但基层医院往往是\"没人监护\"——麻醉师可能同时管几个手术,护士忙着干别的,孩子血氧掉了都没人发现。
三、幼儿拔牙的\"两难\":不拔怕出事,拔了更怕出事
可能有家长要问了:\"那孩子乳牙真有问题,不拔不行啊,怎么办?\"这确实是个难题。不拔,乳牙烂穿了会反复发炎,影响吃饭,甚至伤到恒牙胚;拔吧,孩子怕打针,又怕局麻孩子不配合,全麻风险有那么高,到底该咋办?
1. 先搞清楚:哪些乳牙必须拔?
不是所有乳牙都要拔。
必须拔的:乳牙烂到牙根,反复肿、疼、发烧;乳牙滞留(恒牙已经长出来,乳牙还不掉);乳牙把恒牙\"挤歪\"了,影响咬合。
尽量保留的:乳牙只是有点松动,或者轻微龋齿(补牙能解决);孩子年龄太小(比如4岁以下),恒牙还没影呢。
2. 孩子不配合,除了全麻还有别的办法吗?
90%的孩子拔牙,根本不用全麻。医生有一堆\"哄孩子\"的招:
行为引导:拿动画片、玩具转移注意力,告诉孩子\"医生给牙齿吹泡泡\"(其实是用高速手机磨牙)。
束缚带:不是虐待,就是用软带子轻轻绑住手脚,防止孩子乱动,局麻时用。
3. 真要全麻,怎么把风险降到最低?
如果医生评估必须全麻(比如一次拔5颗烂牙,孩子还自闭症),家长一定要做这几件事:
选对医院:去儿童专科医院或三甲医院的口腔科,别去县医院、私立诊所。专业的医院有专门的儿童麻醉团队,设备齐全。
术前严查:做心电图、血常规、肝肾功能,告诉医生孩子有没有过敏史、哮喘、癫痫这些基础病。
术中盯着:手术时别在外面玩手机,时不时去护士站问情况,要求看监护仪数据(血氧、心率)。
术后观察:全麻后孩子要留院观察至少2小时,回家后24小时内别让孩子独处,防止呕吐、窒息。
四、给家长的几句大实话:别让\"小事\"变成\"大事\"
关于幼儿拔牙,我总结了几个\"避坑指南\":
1. 别迷信\"全麻方便\",能局麻就局麻
全麻不是\"高级服务\",是\"风险操作\"。能局麻解决的,坚决不选全麻。就算孩子哭闹,也优先试试看手机、束缚带这些方法,实在不行再考虑全麻。
2. 对\"过度医疗\"说不,多问几个\"为什么\"
医生建议拔牙时,别马上答应,问清楚:\"不拔会有什么后果?有没有别的治疗方案?全麻的风险有哪些?\"如果医生不耐烦,或者说\"你不懂,听我的\",赶紧换医院。
3. 选医院看\"资质\",不是看\"广告\"
别信私立医院的广告\"无痛全麻拔牙,孩子睡一觉就好\"。查医院资质:有没有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?麻醉师是不是注册在儿童麻醉科?有没有抢救设备(比如呼吸机)。
4. 出事后别慌,保留证据最重要
如果真遇到意外,第一时间保留病历、缴费单、聊天记录,要求医院封存手术记录和麻醉记录。别跟医生吵,直接找卫健委投诉,或者走法律程序。
我家孩子小时候也补过牙,所以对这个4岁孩子的离世很是痛心,也能体会到他父母的悲愤——本该在幼儿园玩滑梯的年纪,却在手术室里没了呼吸。
希望这个事能给所有家长提个醒:孩子的命比什么都重要,别让\"拔颗牙\"这种小事,变成一辈子的痛。也希望上级部门能好好查查,给家属一个交代,给所有家长一个安心。
当爹妈的,有时候真的得多了解点各种知识,少交点\"智商税\",才能保证孩子平平安安长大。
在线配资炒股开户,力创配资,财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